曾经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只需要玩玩游戏就能获得一笔收入!当它摆在面前时我们没有珍惜,而等到失去之后方才追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再给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些以为这工作是游戏编辑的小伙伴们说三个字:“太年轻”,而如果非要给它取个名字的话,我们可以叫它“游戏代练”!
2017年,相比起整体升温的游戏产业来说,相关的代练行业更可以用“滚烫”来形容。
起源——网络爆炸时代的供求关系
说起国内的代练产业,首先要感谢的,绝对是与其关系密切的网络游戏行业,毕竟,所谓的代练最开始就是专门服务于网游用户的。而随着这样一批网游玩家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使得他们越来越难以抽出时间来打理游戏当中的帐号角色。就这样,他们遇到了一个“要么弃坑抽身,要么找人帮忙”的选择题,而选择了后者的玩家最终就成为了代练行业的衣食父母。毕竟,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前提之下,你可以选择用少一点的金钱代价,来弥补由于无法到场而在游戏中留下的种种遗憾。
曾经有人将“代练”比作“代驾”,因为它们从本质上来说都属于一种单纯的行为替代,这种说法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其实最开始代练的主体也基本上就是一些散兵游勇,他们会利用自己比别人更高的游戏技术与天赋,通过帮助其他玩家通关副本或者买卖游戏内道具来从游戏中寻得商机,这也就是简单的一种C2C交易。
而随着游戏玩家对这方面需求的提升,此时继续“单打独斗”就显得力量有限了。于是乎,有志于此的顶尖打手们逐渐组成了几人,甚至十几人的作坊式的代练工作室。虽然这样的“作坊”在发展的初期可能经历过诸如工作环境恶劣、收入不稳定等困境,看起来也并不正式,也不甚起眼,但事实证明,这些工作室为代练市场提供了最中坚的打手来源。而发展的最后,再经过一些有头脑的工作室负责人点拨一番,进行资源上的合理调配,最终就将曾经小打小闹的代练行业领向了公司化的道路。而所谓的产业,也就从此刻正式形成。